廉政教育
廉政教育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廉政教育 > 正文
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
2020/10/26 00:00  点击:[]

            文化是国家之根、民族之魂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文化自信是更基础、更广泛、更深厚的自信,是更基本、更深沉、更持久的力量。在历史上,中国曾在很长的时间里是大国强国,持久繁荣,创造了众多辉煌的文明高峰,中华文化凝结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和自信源泉。进入新时代,我们更应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,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和领导权,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,凝聚中华儿女奋发前进的力量,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

  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正立潮头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政治高度,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,以高度的文化自觉、文化自信、文化担当,系统推进新形势下的文化建设,形成了发展中华文化、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动实践。

  在今年的国庆假期里,我们见证了国产优秀影片井喷式地发展,《我和我的祖国》《中国机长》《攀登者》,在一个出游高峰的长假里能够“横扫”票房,再次证明了主旋律作品如果能够真正反映时代风云、写实人民奋斗历程、讴歌祖国发展,必然会得到激情澎湃的回应,形成作品和人心的良好互动。2014年10月,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,参会的一位剧作家坦言,“我们也有风花雪月,但那风是‘铁马秋风’、花是‘战地黄花’、雪是‘楼船夜雪’、月是‘边关冷月’”。这种肝胆豪情,承接中国精神,扎根红色沃土,激荡时代情怀必有久久回响。习近平总书记对此给予充分肯定,并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,弘扬中国精神、凝聚中国力量,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。

  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,最深厚的基础是中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。要说国庆假期哪部作品最火,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应是当之无愧的“超级大片”,内有万众同心,外有全球瞩目,极大提振了民心、士气、国威。正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,我们才能从容自信地扛自己的旗,走自己的路,做到别人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情。

  中华文化在传承和创新中凝聚民心国力,在传播和融合中由内而外影响世界,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、人文精神、道德规范,正在结合时代潮流,不断外化为新的发展理念,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风采。“和而不同”的和谐观,“天下为公”的世界观,“一带一路”的倡议,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的理念,这些闪烁人类智慧之光的思想带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征,一次又一次给世界发展拓展思路、注入活力、提供方案,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、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,得到了众多国家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。

  传播中华文化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

  新时代要找准新方位,中华文化正随着中国的发展,逐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,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文化竞争的风险和挑战不可忽视,在当今世界舆论场上,中国声音越来越多,越来越强,但是西强我弱的基本格局还没有改变。我们需要进一步增强战略定力,沉着化解风险、理智应对挑战,有效维护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,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文化,为持续稳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。

  加强党的领导,把握文化工作的主动权。文化工作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,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,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,及时对标文化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。要加强作风建设,坚决纠正“四风”特别是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不断掌握新知识、熟悉新领域、开拓新视野,增强本领能力,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,做到政治过硬、本领高强,来之能战、战之能胜。

  要压实压紧各级党委(党组)责任,守土有责、守土尽责,巩固文化宣传阵地。要自觉站位政治大局,提高政治意识,担当政治责任,重视和研究文化工作,推动和落实文化工作,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,在宣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下功夫,在提高中华文化传播力、影响力上下功夫,牢牢把握文化工作主动权。

  坚定文化自信,铸牢国家和民族的根和魂。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、精神特质、精神脉络,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走中国道路,弘扬中国精神,凝聚中国力量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,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。5000年华夏,血脉从不绝。究其根本,精神永在。家国情怀激荡之下,每个时代都涌现出鼓舞人心的传奇和偶像,这是中华民族最厚重的底色。理直气壮地宣传主旋律,弘扬正能量,这是文化较量的压舱石,要让每一名中国人坚定自信,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我们实现梦想的步伐。

 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,是坚定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。要正本清源、固本培元,要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,用光明驱散黑暗,用美善战胜丑恶,用梦想鼓劲加油,用正能量凝聚人心。

  以人民为中心,厚植文化创作的群众根基。文化来自人民,创作依靠人民,传播依靠人民,好声音讲述好故事,就是要让受众听得懂,听得进,愿意听。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、一千条,但最根本、最关键、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、扎根生活。文化生产和叙事表达,只有根植现实生活、紧跟时代潮流,才能发展繁荣;只有顺应人民意愿、反映人民关切,才能充满活力。

  文化工作要立时代之潮头、发时代之先声,为亿万人民、为伟大祖国鼓与呼,培育共同的情感和价值、共同的理想和精神,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、精神振奋起来。要找准最大公约数,画好最大同心圆,强信心、聚民心、暖人心、筑同心,既要讴歌人民在新时代的伟大奋斗,又要厚植文化创作和传播的群众根基,让文化创作成为有源活水,文化传播成为深根大树。

  创新方式方法,完善文化传播的话语体系。文化是精神食粮,营养好首先要味道好,把好原料做成好菜,需要不厌其烦地深加工。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中,向来有大俗和大雅之分。其实,两者并不矛盾,只要转化得当,大俗和大雅相通相融,就可以做到雅俗共赏。这无疑需要文化的传播者对受众有深度和准确的把握,以受众体验为发力点,开创有思想、有温度、有品质的叙事方式,掌握文化传播的话语权。

  文化生产和叙事表达,既要悟道,也要练术,应该拉长生产链条,形成多层次的有效传播,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,维护意识形态这个内核。沉下去讲好故事不容易,浮上来升华为国家精神更重要,把个人和家国联系在一起,是中华文化特色,也是中华文化优势,更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发力点。要进一步丰富方式方法,完善话语体系,不断增强文化传播的软实力,理直气壮地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为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。

  发扬亮剑精神,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。我们需要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文化特质,坚信自己的道路选择,文化竞争说到底,还是扛什么旗、走什么路的问题,是坚定不坚定的问题。我们需要更加自觉地把握、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由内而外地坚定自信,为国家立心、为民族立魂。在文化竞争中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,又坚决敢于亮剑斗争,让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成为时代最强音,无惧沧海横流,以文化自信开拓大国发展之路。(杨逸铮)

 
 


版权所有 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2015-2016 地址:四川省德阳市凯江路二段32号 邮编:618000

院办公室电话:0838-2502461 招生就业处电话:0838-2501823 蜀ICP备15013166号-2